崔颖查案果然令人放心,然而查出来的结果却不令桓琚放心。 吴王桓岳构陷齐、鲁二王并合浦、安泰二公主! 第143章 尘埃落定 桓琚自认对儿子们是了解的, 对儿子的教导是有效的,他们应该是兄友弟恭的。在“兄友”的方面, 前后两任太子都做得不错。仁孝太子不消说,桓嶷虽然经常被他说“心软”, 不可甭认, 桓琚取中桓嶷正因他这个“心软”。正因如此, 他认为吴王桓岳虽然个沉不讨喜, 也不应该是一个会构陷自己手足的人。“弟恭”他看到桓嶷, 也觉得儿子们应该都是做得不错的。 桓琚第一次认真的怀疑崔颖调查的结果:“是四郎?!” 崔颖肯定地道:“正是吴王。人证物证俱在,都在殿外。” 桓琚急切地道:“传!” 崔颖敢来上报, 不说是铁证,那也得是铁矿。他从画像查起发现了端倪,继而传讯了吴王的心腹。接着, 他又做了另外的一件事——调传说中为齐王与合浦公主往来传信的信使。人虽然看不到了, 但是途经驿站得出示身份证明, 否则驿站也不能不闻不问就收留了。无论是走官道, 还是投宿旅店必有痕迹。 早在桓琚再次下达彻查的命令之前, 酷追究底的崔颖就已经在做这些事情, 所谓请京兆、万年配合,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叫他将底子都给刨了出来, 一气追查到了吴王的头上。 桓琚先看崔颖呈上的卷宗, 面对崔颖这些做法, 桓琚无话可说。就是他自己来办, 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看完卷宗,桓琚已经信了六分,眼前一黑,黑里还冒着金星。 “啪”的一声,桓琚抬手撑住了自己的额头,语气与平常迥异:“传人证!” 他的心跳得很厉害,儿子们手足相残比起后妾相杀更让他难受。妾相杀,是切肤之痛,儿子同室戈,才是往他心口捅刀子,这一刀扎得还非常的狠! 人证经过崔颖的手,都异常的乖巧,有问必答。桓琚问得与崔颖审的一样,犹不甘心,道:“萧礼呢?” 萧礼随驾在侧,来得很快,还在殿外就知道殿内发生了什么,心里咯噔一声,便知不妙。进得殿内,一眼扫过,更是心惊。桓琚脸上透着不正常的红晕,目光瘆人。萧礼轻声细语的问过安,关切的话还没说出来,桓琚指指卷宗又指指殿下人证,道:“你来复审!” 萧礼将劝的话咽了,接了案子提人就走。边走边想:【崔颖审过的案子,结论出过差错吗?】 回到大理寺在汤泉临时办公的地方,萧礼一刻也不敢耽搁,先看卷宗,再审人犯。两三间,桓琚派人催了八、九回。萧礼得出了与崔颖同样的结论,“啪”的一声将卷宗合上:“不好!” 事情是桓琚亲自给他的,他理应先向桓琚报告,即便亲爹是执政,也不能先跟萧司空打招呼。萧礼先求见桓琚,桓琚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见面劈头就问:“如何?” 萧礼道:“臣请将吴王严加看管,以防生变。” 桓琚颓然倒地,凭几也靠不住了,程为一抢上前去充当他的靠垫。表兄的脸在自己的眼前快速地变得灰败,萧礼心下难过,轻轻叫了一声:“圣人、表兄。” 桓琚稍一震神:“去,传诏太子,将吴王押解至汤泉。让崔颖看顾好九娘!” “是。” 桓琚发完命令,将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悲从中来,落泪道:“阿姣啊!” 萧礼才要去传旨办差,退不两步,听到这一声,疾步趋回到桓琚面前,单膝跪倒。桓琚握着表弟的手,眼泪越越凶:“阿姣啊,我哪一点对不起他们了?从生下来就有保姆细心看顾,束发即择选名师,开府师友齐备。选配淑女,挑拣僚属。怎么就养出这么个畜牲来了呢?!” 萧礼劝道:“圣人将该做的都做了,便是吴王的过错了,吴王不孝不悌,是自绝于天地。并非圣人之过。” “官样文章!”桓琚指责萧礼。 萧礼苦笑道:“龙生九子,种种不同,岂是龙的过错?” 桓琚道:“龙生九子,不成龙。” 萧礼大惊:“圣人何出此言?太子还是好的。” 桓琚哭着摇头:“最不放心就是他。” 萧礼心惊跳,这回不能再为皇帝表哥保密了,可得提醒太子小心。看桓琚哭得实在太惨,伤心起来也太不讲道理,萧礼放开怀,往地上一坐,陪着桓琚哭了起来:“表兄,何其苦也?” 表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一场,哭得身是汗,桓琚心里舒服了一些,道:“改葬二王与合浦公主。” 萧礼道:“是。”又劝桓琚保重身体。等桓琚恢复了平静,才辞出来,将方才桓琚代的事情办好。此时,萧司空已经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心道:【还好,只是吴王与齐、鲁二王的恩怨。】一面派人送信回京给纪申、黄赞,让他们有所准备。 ~~~~~~~~~~~~~ 桓嶷接到桓琚的诏令的时候,并没有过于惊讶。吴王与凌庶人一脉的恩怨由来已久,吴王还曾向桓嶷告发过二王谋反,桓嶷当时不信,也是因为知道这段旧怨,晓得这里面有隐情的面儿大。 面上却将仅有的一点惊讶显了出来,问来使:“四郎何至于此?” “不知,还请殿下早做处置。” 桓嶷道:“我知道了。阿爹还好吗?遇到这样的事情,最伤心的一定是他。” “是。” 桓嶷轻叹一声:“罢了,我去见见四郎吧。” 吴王桓岳是被桓琚的命令直接软在王府里的,并没有真的全权给桓嶷处理,而是从汤泉直接发出命令,直接调的御林军,桓琚也不放心让桓嶷去办这件事儿,他怕桓嶷不够果断,让吴王畏罪潜逃或者自杀。桓琚一定要当面痛斥这个逆子,否则难消心头之恨。 桓嶷到了吴王府,这座新府建成并不久,桓岳今年才成亲,彩漆还透着新,往来已无仆役——都被看管了起来。在护卫之下,桓嶷见到了桓岳。 桓岳沉郁的脸上透着些兴奋,看到桓嶷也不行礼,只是点点头:“阿爹让你来了?” 桓嶷也不计较他的无礼,问道:“真的是你做的吗?” “便是我想否认,只怕也不能够吧?崔老虎审的案子,有谁能翻案吗?哈哈哈哈!我就认了,又如何?我终于为阿娘报仇了!” 桓嶷被噎了一下,反问道:“昭容不是病逝的吗?” 桓岳冷冷地看着这个哥哥:“我瞧不起你!我不像你,亲娘受了委屈你也不敢生气,也不去记仇,你这样,德妃生你有什么用?” 桓嶷的脸气得发青:“住口!” “呵呵,”桓岳发出嘲讽的声音,“你只见过德妃咽气,可见过她难过得地打滚?” “你!”梁德妃之死是桓嶷心中永远的痛,他永远也忘不到自己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气绝的情状。 桓岳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声音变得很朦胧:“我见过的,我见过我娘彻夜难眠。开始是把一盒棋子打翻在地,她趴地在上一粒一粒的拣,拣齐了再打翻,再拣。后来拣棋子已经没用了,就拣豆子。再后来……” 桓岳顿了一顿:“你知道吗?人最痛苦的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什么都给你了,再夺走。哦,你们跟我们不一样,你们从未得到过,自然不知道失去的痛苦。” 桓嶷气得不轻,打小不受重视是真,但是大哥待他不错,他是皇子,皇子该有的体统他都有,皇子的气他也没比谁少了。被桓岳一通讥讽,桓嶷心头暗怒,险些挂不住慈祥的表情,着脖子才将一口气咽下,道:“见了阿爹,诚心请罪,或可有一线生机。” 桓岳笑得浑身打颤,指着桓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想学仁孝太子?哈哈哈哈!别想了!” 桓嶷真的生气了,近桓岳,揪起他的领子,冷冷看着他。桓岳丝毫不惧,看着他冷笑。孙顺等急忙上前将二人分开了,孙顺口里劝道:“殿下,殿下何必与罪人一般见识?” 桓嶷道:“放肆!圣人还没有给他定罪,他就还是吴王。” 孙顺缩一缩肩膀,退了出去:“奴婢去领罚!”跟吴王这样格乖戾的人打道,这个时候是万不能请罪的,一旦请罪,吴王干得出顺着竿子爬折磨他的事儿。还是跑吧。 桓嶷对桓岳道:“明面圣,我与你同往。你好自为之。”【昭容福薄,有儿子报仇,没孙子祭祀。我会保你一命,让你知道后果的。】 桓岳轻蔑地一声冷哼:“画虎不成。” ~~~~~~~~~~~ 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将别的都放到一边,次一早,桓嶷亲自押送桓岳往汤泉去请罪。 汤泉里,随着时间的临近,桓琚又变得暴躁了起来。他想了一宿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桓岳会变成这个样子!他自认将能做的都做到了,为什么桓岳还要干出这样猪狗不如的事情? 兄弟俩一到,桓琚立即宣入。 桓嶷还是一样的恭谨,桓岳除了沉还有从见过的狂傲,两相对比,就没有一个让他省心的!桓琚指一指身边,让桓嶷过来,然后开始审问桓岳:“真的是你干的吗?” 桓嶷没待这个弟弟,桓岳还穿着他的亲王常服,金带貂裘,依旧是富贵气象,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犯人。说的话更不像是犯人:“都说太子不类圣人,我看像像的,你们能不能换句话来问?是我做的,又如何?” 桓琚与桓嶷对望一眼,都带着暗怒。桓琚骂道:“你这个猪狗!” “那也是您生的。” 桓琚被气了个倒仰,桓嶷急忙将他扶住:“阿爹,四郎昏悖,怕是失心疯了!” “呸!没种的是你!亲娘死了也不敢报仇!” 桓琚哆嗦着问:“什么仇?!十二郎、十三郎与你有什么冤仇?” 桓岳冷冷地嘲父亲:“您被小畜牲嘲笑过吗?卑如泥的东西生出来的畜类,也来嘲笑我们母子。玩物的外孙也在我的面前充高贵,您不会忘了吧?凌庶人是个什么出身!” 这冤仇太深。失宠的妃自己就很难过去心里的坎儿,若是那得宠的再刺一下,就更活不下去了。林昭容是个的人,彼时凌庶人对别人收敛,对林昭容却不客气,林昭容的处境是雪上加霜。凌庶人养出来的儿女也是金尊玉贵的,得宠的娇儿自有傲气在。一如桓岳看不上桓嶷,凌庶人的子女看不上后绝大多数人。 桓琚最不愿意人提到的就是凌庶人的父亲凌庆那一段不堪的过往,现在被亲儿子提出来拍到脸上,一张老脸火辣辣的疼。骂道:“畜牲!畜牲!真是你干的!你无君无父!” 气昏了头,连骂都想不出新词来,只好翻旧账。既然不是更大的谋,桓琚就可以将情绪不加掩饰的发出来。从桓岳小时候就郁开始,说到他的刻薄,桓嶷在一边听得想叹气。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桓琚最重视最喜的是长子,其次就是桓岳,那时候夸桓岳聪明可,后来变得不喜也没刻薄过他,现在却是一口全抹了。 桓嶷等桓琚骂到大气,上来给他抚捶背:“阿爹,阿爹息怒!来人!将吴王搀出去。” 桓岳仰天大笑:“也只有这样没种的东西才会陪着你父慈子孝!” 桓琚仰天一跤,一口气险些没提上来,桓嶷急给他顺气,手掌之下,只觉得父亲的身躯在颤抖。桓琚嘴不断地哆嗦,桓嶷凑近了才听清他说的:“他居然为昭容恨我,他居然为昭容恨我……” 桓嶷与程为一合力,将桓嶷扶起来坐好,又端茶水。茶盏才由到边,又有小女哭着过来:“让我进去!我是才人派来的!呜呜,圣人!圣人!十九郎他……十九郎他……急症!” 桓琚隐约听到了,吃力地问道:“十九郎怎么了?” 程为一使眼让小徒弟去看,小徒弟出去低下身来,问扑倒在地的小女:“怎么回事?” 小女不及回答,又跑来一个小宦官:“圣人!圣人!十九郎去了!” 王才人给桓琚生的小儿子排行就是十九,也是王才人自觉比李美人强的地方,将他看得如珠似宝。桓琚年近五旬得了一个儿子,也是得意的。前有吴王构陷弟弟,后有十九郎夭折,桓琚再也撑不住,又急又怒,昏死了过去。 这下事情就大了,好在有太子在身边,桓嶷即发命令:“宣御医!” 桓嶷的心里比什么时候都清醒,现在绝不是他上蹿下跳的时候,充孝子是最好的选择。当年桓琚生病,萧司空就是这么教他的,这个办法很好用,桓嶷打算如法炮制。 宣完御医再叫执政,即萧司空过来。萧司空来得比御医还快,桓嶷道:“十九郎夭折。” 萧司空问道:“吴王之事如何?” 桓嶷苦笑道:“是他,将阿爹与我数落了一回,他潇洒走了。” 萧司空心生暗气,一个儿子,无父无兄,真是可恨!旋即发令:“殿下,如今番使尚在,臣为当封锁消息,不令士民恐慌,不使外藩嘲笑。” “这些事情,政事堂拿主意就好。”桓嶷答得很谨慎。 萧司空知道桓嶷的一惯做法,又提意见:“后之中请李淑妃主持,十九郎的后事是要持的。” “好。” “随行的皇子、公主要侍疾。” “好。” 萧司空还有一个想法,却不好明着说——万一桓琚气死了,那得想办法平平安安地回到京城。皇帝死在京外,搁哪儿都是件会引起动的事情。好在太子就在眼前,倒不必担心有人假传圣谕谋害太子。 命令一条一条的传了出去,还包括了要对吴王、安泰公主严加看管,即不令二人侍疾,也不让二人有生命危险。等桓琚的病情确定之后,再看是由桓琚决定他们的生死,还是由新君来做。 各人等跑得飞快,汤泉通往各家别业的路上,快马飞驰,汤泉内,小宦官们提起下摆玩命地奔跑。御医们凑作一团会诊的时候,随驾的王公贵主皆弃车骑马,驰往中。 丰邑公主奔到汤泉,被放进了桓琚的寝殿。见桓嶷正在跟前,舒了一口气,问道:“三郎,阿爹病情如何?”DAmINGPUm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