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话,芝嫣人还能常伴在父母身边,我想见了就能见见。 现在可好?进做女官一去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出来也不知道是个啥章程,到底是要外放啊还是要找个其他工作,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个好小伙给嫁了。 觉自己的女儿被朝廷被里抢走了,不是自己的女儿了。” 每次当他说这种败兴的话的时候,季桃花总会狠狠地瞪他一眼,对他说道:“说啥呢?读书识字有什么不好? 我季桃花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有机会能够读书识字,家里现在不缺钱,怎么就不能给女儿读书了? 难道女儿这一辈也得像我那一辈一样,继续做个睁眼瞎不成? 你看看我亲哥家的闺女绍,看看我堂弟家的闺女昀舒,哪家不好好念书? 芝嫣今年能考中女坤士是她自己厉害。你看看大哥家的绍比我家的杨芝嫣就小了两岁,今年也同样参加女官的考试了,可是她并没有考中女坤士。 可是人家父母一点儿没有怪她,也没有埋怨她,反而好言好语地安她,让她重整旗鼓等三年之后再考一次,为她铺平了道路。 你再看看你!自家女儿都考中了女坤士了,你还在这儿叨叨叨地说些风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想让咱们全家没好子过是不是? 你就是短视,舍不得那几个钱。钱能有什么好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把本事学到自己手里才是好的! 或者是惧怕改变,思想老旧。你也不想想,要不是我当初硬是着你早早带着孩子们来京城里讨生活,两个孩子念书能这么好吗? 你看看柳条和百宝两口子,之前再怎么不甘愿搬家,后来为了孩子不还是得搬到京城里来。咱们家早早准备早早动身,一切都赶在前面,哪儿不好? 现在你别叨叨不该给芝嫣念书的事儿,后你就会明白我做的决定都是对的,比你看得远!” 杨荣正被媳妇儿这么一吼,心中有话也只能憋着,不能再说什么了。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虽然挣了好些银子,但是在面对自己媳妇儿季桃花以及季家大舅子、小舅子的时候还是总会觉得不自信,觉得自己怂。 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杨志雄能够好好念书,在科举之中大显身手,后做官给自己争光。 可是对于女儿杨芝嫣,他供她念书的动机就不是很强烈了,这么多年来若不是季桃花这么一直坚持着,以杨荣正本人的意思来说早就放弃了。 他每次看见子季桃花对女儿殷殷嘱咐,让她好好念书,他就觉得子是话里有话,不意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可以念书,最后才嫁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泥腿子,若是子季桃花能有机会念书,定然会像女儿现在一般远走高飞,远离自己。 所以杨荣正下意识地拒绝这样的事情发生,便也下意识地不希望女儿走得远,希望她可以留在自己身边。 杨芝嫣是个早慧的女子,她对于父亲心中的想法和盘算有时候看得比母亲季桃花还要清楚。 母亲只看到了父亲心疼钱的那一面,短视的那一面,可是她却看到了父亲想要行使自己的父权权威,折断自己的羽翼让自己一辈子缩在父权之下变得“乖乖的”,这样父亲会比较快乐。 很多时候她都非常自己的母亲季桃花,若不是她在家中地位很高说一不二,若不是她坚定地要让自己念书,可能她已经被父亲配给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老实小伙子,过上一辈子在厨房里打转,为生计发愁的生活了,本没有任何的时间、力、知识能力去思考其他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杨芝嫣知道自己与季绍不一样。季绍有着做官的父亲,不会怎么迫她,不会折断她的羽翼,反而会放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有着疼她的母亲,身上还带着诰命的身份,认识了好些做官的夫人。即便季绍科举失败,也能说一个非常好的人家,后一生不会过得差了。 但是自己只有考中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条路而已。若是自己科举失败的话,能说亲的人家绝不会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很可能是京城周边的农户或者是商人子弟。 这样的男子大部分会像父亲一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子读那么多年的书完全无用,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没指望能与丈夫有什么思想上的了。 再差一点,说不定还会沦落到丈夫三四妾,自己子过得非常凄苦的境地。说不定自己后在夫家的子还得看弟弟杨志雄科举考试考得怎么样,官做的有多大。 杨芝嫣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子,也非常刚强。她决不愿意自己一生落得不能依靠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要轮落到依靠他人决定自己生活命运的这种悲惨境地。 所以在她念书的时候所迸发出来的热情是惊人的,她的努力程度是季绍这样生活在温室中的女孩子所绝不能想象的。 正是因为心中有着这种孤注一掷的决心,她才能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学习成绩上领先自己的小表妹季绍楠,在这一女科考中女坤士,才能像如今一般坦然而又兴奋的踏入皇,开始她的女官之旅。 对于她来说,进完全没有任何害怕的觉,反而是一件开心的事。因为这代表着她后可以做主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别人摆布了。 季兴邦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省,等他收到信得到消息的时候,外甥女杨芝嫣已经入了。 幸好,他有个非常能干又非常心好的媳妇儿时晗雪,早早按照他的想法,将夫二人的贺礼送到了季桃花家,送给杨芝嫣,他知道以后只有意,再说不出半个不字。 作者有话说: 第143章 放良文书 三年的时间还没有到, 孩子们都还没有参加新一届男子的科举和女子的科举,季兴邦去西南省任巡抚的时间却到了,便带着女儿季昀舒回京述职, 等候新的安排。 一般来说, 像季兴邦这么年轻的封疆大吏, 是可以干好几届巡抚的。 如果他一直在西南省任巡抚, 没有移动位置的话,到时候他就可以将整个西南省经营的如同个铁桶一般,完全纳入他的麾下。 等到他年老之后,身上也捞够了银子, 赚得盆钵,再谋求回京城入阁,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道路,也是一般人常走的路。 像周大荣周巡抚大人是因为身体比较不好,年纪又太大了, 从西南省回京之后没有办法继续入阁, 所以才致仕了。 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西南省对于整个大景朝来说太偏远了,属于不之地, 所以西南省巡抚进京之后入六部或者入内阁的机会总体而言会比较小。 其他各省巡抚, 尤其是在大景朝富裕的省份的巡抚, 好些都可以入六部, 继而入内阁。 像季兴邦现在是坐在西南省巡抚的位置上,但如果他能够在下一届任一个江南省巡抚、或者是山北省、南直隶省、北直隶省的巡抚之类的话,虽然级别与现在一致,但因为地区比较富裕, 手中所握的权力会比现在大, 所以会被算作高升。 现在季兴邦利用几年的时间将整个西南省经营得繁荣富强了不少, 各民族的融合也推进了很多,应该算是有实绩的官员,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会高升的。 但是季兴邦觉得他现在的年纪太轻,朝廷将他调离西南省到其他更好的省份去做巡抚的可能不算很大,更大的可能还是留守西南省再做一届巡抚。 于是,他在带着女儿季昀舒离开西南省省城进京述职的时候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将家当和其他的箱笼物品全都收拾好,装好,然后分成两拨。 一部分人和行李需要跟着他们一起直接到京城去述职。而另一部分人和行李则先寄存在西南省省城的灵毓女学山长陈婉婷家中,等待进京述职之后皇上最后的决定出来再做打算。 如果皇上让季兴邦留在京城做官或者是转任其他省的巡抚,他们就直接从西南省省城带着那些行李物品坐船或者是坐车到那个省去,不用再中途转道京城,省些路途。 若是到时候皇上安排季兴邦再做一界西南省巡抚,那就更好了,他们可以直接不用到其他地方去。 直接在陈婉婷家中收拾收拾,再把东西原样放回巡抚衙门里就行了。 人也免得再奔波劳顿一番。 当然,这样一来的话,仆役们便不可以去京城与家人们团聚了,所以挑选下人进京的时候,季兴邦特意让他以前的书童,现在的管家周平安挑选一些有家眷在京城的人,好让他们能与家人过个团圆年。 周平安点头应了,去将各种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然后带人跟着季兴邦和季昀舒一同进京了。 谁都不敢妄自揣测皇上的心意,担上一个“揣测上意”的罪名。 所以即便季兴邦猜测皇上很有可能让他再连任一次西南省的巡抚,却也不敢托大,不敢将仆役和家中的行礼放在西南省巡抚衙门当中,免得连任巡抚的想法落空,却在揣测上一声,落了口时被皇上不喜,说不定还会被发落受到斥责。 同时进京以后,季兴邦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将他的管家周平安放了良籍。 周平安作为季兴邦书童,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帮了他许多,季兴邦其实与他一直有很深的情。 再加上周平安这个人很有眼力劲儿,也非常的认真上进,努力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向季兴邦请教问题。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丝毫不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上进步飞快。 同时,周平安这个人进退有据,从来不会倚仗着自己与季兴邦的关系,收受好处或者是欺负别人。他又很顾着家中的父母和妹妹,人品值得信赖,很受季兴邦的信任。 其实季兴邦很早的时候就想将他放了良籍,让他也能有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做一做官员,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可是周平安一直都没有同意。 一来是周平安对比季兴邦和他大堂兄以及太学同窗他们的文化水平,觉得自己差得很远。 若是他周平安这辈子在此时放了良籍的话,一辈子撑天了最多也就是考上个举人而已,便是三甲同进士的边都够不着。 这大景朝立国已经百余年了,举人多如牛,都等着授官呢。 一个举人想要走上仕途,要么有关系,要么有银子,而他这两样都不占,便是放良之后去参加科举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他家中本就没有余财。他的父母还是别人家的下人,妹妹和自己也都在奴籍之中。 别说是像季兴邦一般全家人一起勒紧带供他念书,他们全家人连人都是别人的,累死累活连点银子都赚不来,更别说供他念书的事情。 二来,周平安娶了一个季府之中与他还算门当户对的丫鬟,二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念书特别聪慧,比周平安小时候聪明多了。 所以周平安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期望都寄托在长子身上,想要牺牲自己这一辈子的科举考试机会和仕途发展机会,将自己“卖身”给季兴邦,帮他一辈子忠心干活。 周平安希望自己这样的做法和牺牲能够换来儿子的学习资源以及季兴邦这个主家对儿子仕途上的看顾,为了儿子这辈子的科举考试和仕途发展打好基础。 于是周平安自己已经死了走上仕途的心思,他只是想跟着季兴邦,把下人做到极致,最好是能攒下些银子给父母妹妹赎身,给孩子一个念书的机会,后再考虑让孩子放良之后出去考取功名。 于是他从季兴邦身边的书童一步一步变成了他身边的管事,然后是季府的总管。 便是季兴邦经略西南省,也是带着周平安这个信赖的大总管去帮他管理整个巡抚衙门上上下下的几百号人。 周平安也没有辜负季兴邦的信任,将西南省的巡抚衙门前院、书房等等各种管理得井井有条。 更是在时晗雪不在西南省城居住的时候,尽心地辅助大小姐季昀舒,将后宅也管理得顺顺畅畅的,完全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没有让季兴邦这个主人家过半分心思。 季兴邦在周平安一直都尽心培养他的两个儿子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周平安定然是立志要参加科举,也想让他的两个儿子放良之后参加科举的。 于是在这一次周平安的长子达到了考科举的年龄时,周平安来对他说,希望季兴邦能够给他的两个儿子放良时,一点都不惊讶。 但是让季兴邦惊讶的是周平安竟然绝口不提让自己将他放良的事情。 季兴邦疑惑地问了周平安一句:“平安,你自己的学问水平也很高,起码比你的长子、次子现在都要高好多水平,难道你不想让自己放良之后去参加科举考试,试试走另外一条路吗?” 周平安闻言之后,的对季兴邦做了一个长揖,他知道季兴邦这么说完全是为他着想,是顾及着二人这么多年来的情分。 但他还是没有改变他自己的意见,明确的对季兴邦表达了他愿意一辈子给季兴邦为仆,在季家服务的想法,向季兴邦表达了他的忠心。 说句实话,季兴邦完全没有想到周平安会做这样的选择。 在初初听到周平安这番话的那一瞬间,季兴邦心中是有些欣喜的。 因为他觉得周平安的学识、能力都很好,他用着也很顺手。周平安这些年来在季家做管家做得非常的好。为季兴邦完全解决了家中的后顾之忧,是他的得力帮手。 如果真要将周平安放良,季兴邦一时之间还真难以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人,可以取代他的地位。 肯定要重新物一个总管的人选,慢慢培养很久之后才能够做到周平安现在这般的水平。 若是果真周平安甘愿一辈子在自己家做总管这个位置,便省去了季兴邦很多很多的麻烦事情,他可以不用再物人选,不用再辛苦地培养人,直接再和用得顺手的周平安合作几十年,想想都会觉得很舒心。 可是惊喜过后再冷静下来,季兴邦还是放弃了这个急功近利、速成的想法。 为什么周平安能够远远超出其他大总管的水平?为什么周平安能将他的巡抚衙门大总管做得这么好? 那是因为周平安本身的能力和水平远远高于总管这个位置的能力水平的要求,在他放在这个位置上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季兴邦与周平安之间是有着在年少之时便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他不愿意看见周平安屈才在自己家总管这个位置上屈才一辈子。 季兴邦还是想给周平安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舞台,让他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于是,季兴邦在书写放良文书的时候,把周平安一家人,连他、他媳妇、他的两个儿子全都写上去了。 同时,季兴邦也没有忘记当初周平安的父母以及妹妹签卖身契是签在了季桃花姐姐家。dAmIngpuMP.com |